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教育學會黃政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委會理事長蘇士澍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宗成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鄭國民教授,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及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張鳳民顧問,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趙宏教授等全國著名書法專家出席本次論壇。
寶安區書法教研員李曉燕老師作專題匯報《基于五育融合的書法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探索——以深圳市寶安區為例》。李老師介紹了寶安區自2017年至今開展的書法學科“大融合”思路下的綜合性學習實踐路徑。寶安區始終堅持理念先行,以先進的書法教育理念為引領,借助課題研究帶動實踐探索與理論總結,依靠標準驅動確保各項工作的規范性與高質量,積極引入專家引領,為書法教育的專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方向把控,鼓勵各學校結合自身實際走特色發展之路,從區域層面統籌推進中小學書法教育科學、高效、持續發展,為其他地區書法教育提供了“寶安樣本”。
濱海小學(集團)上屋小學受邀舉辦現場書法皮影作品展,呈現了師生共同制作的書法皮影作品,創編、演繹的書法皮影戲《小舟變形記》,以及皮影課程集《上·影》和課程資源包。
濱海小學(集團)上屋小學以海洋教育為主題探索書法皮影藝術課程,開展項目式學習,多學科聯動,將皮影與書法結合,探索書法的文字演變以及衍生字。以書法的外形為框架,在書法作品中創作海洋生物以及海洋故事。
漢字書法和皮影藝術的結合,創造出了獨特的藝術形式,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將聲、形、光、影合為一體的皮影藝術引入書法教育,實現了寓教于樂。學生對這種形式的探索樂此不疲,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書法皮影作品。展會現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與會專家和教師,好評如潮。
近年來,在書法跨學科實踐學習的轉型中,寶安區持續不斷探索書法教育的“寶安模式”,建設區域整體書法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寶安區針對中小學書法教育長期存在的“教學最后一公里”難題,歷經十年深耕細作,成功探索出一套全方位、多層次且極具創新性與可復制性的書法教育體系。
寶安區率先研制并推行“2+1三格”書法課程指南、以課程標準里的書寫要求切入,高度重視書法教學的實踐性、情境性與文化性,精心構建起書法教育“一三六”核心素養模型,此模型涵蓋了書法學習從基礎到高階的多維度能力要求與素養培育方向。同時,與之相配套的“六位一體”自身感知學習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讓學生在書法學習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去感知、體會與領悟書法藝術的精妙。秉持“螺旋上升、漸次發展”這一科學合理的原則,使得書法教育的學科育人目標得以穩步實現。
此外,寶安區著力打造“四級”書法特色校梯隊建設,從區域層面統籌規劃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學校在書法教育領域的發展方向與重點任務。分階段構建與實施“四大路徑”標桿驅動的區校書法教師合伙式教研機制,實施“高校+文聯+美術館+學校”的“UFMS 模式”進行資源匯聚,構建“一核兩翼四步”書法教師培訓模式,充分發揮教師參訓的自主性、主動性,在“能寫+會教”的基礎上,達到全面素質的提升。
寶安區中小學書法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序列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目前全區共有9所國家書法教育示范校、實驗校,20 所省級“雙色校”、創作實驗基地,44所區級示范校,各級書法教育示范校數量已超過全區中小學總數的 40%。各學校因地制宜構建大美書法教育空間,全區中小學 100%建設了專業書法功能室、數字書法功能室、校園書法長廊或校園書法展廳等書法教育空間。探索漢字的多元融合體驗、創新跨學科書法教學新思路,以項目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賽事展演等成熟路徑彰顯書法學科建設新成就。
近八年,寶安區師生獲省級以上一等獎2000 多人次,媒體宣傳報道80余次。成功承辦全國“首屆中小學書法教育大會”,全網超70萬人次在線觀看,《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20余家媒體報道,《中國教育報》整版報導。寶安區書法教育典型案例分別在全國“首屆中小學書法教育大會”、第五屆中國教育成果博覽會上作經驗分享,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肯定。
寶安區探索漢字的多元融合體驗、創新跨學科書法教學新思路,以項目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賽事展演等成熟路徑彰顯書法學科建設新成就。
接下來
寶安區將進一步深入探索
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實施路徑
為學生的成長和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