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童年生活里
游戲不僅僅是娛樂
更是學習成長的天地
孩子們在游戲中
展現活力、體驗快樂
邁出成長的每一步
搬運、砌墻、搭建、栽種、攀巖、繪畫……幼兒園里,孩子們各司其職,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場地和伙伴,專注探索、勇敢嘗試、自信快樂,盡情釋放天性。
這是深圳市幼兒園
自主游戲經驗交流會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現場
深圳各區以教育實踐為筆
在開放、自主、愉悅的游戲氛圍中
繪就出的一幅幅
“自主游戲實踐”的絢麗圖景
11月26日,由深圳市教育局主辦、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和寶安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樂享游戲,悅動成長”深圳市幼兒園自主游戲經驗交流會暨廣東省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寶安自主游戲結項活動在寶安區新城幼兒園(集團)中洲幼兒園舉行。
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立,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處主要負責人,寶安區教育局和區教科院主要負責人,以及來自深圳各區的管理人員、教研員和園長代表參加活動。本次活動還邀請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楊寧和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梁慧娟擔任結項點評專家。
寶安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朱利霞、寶安區興華幼兒園園長焦艷、龍崗區機關幼兒園園長張海燕分別在活動上作經驗分享。
朱利霞介紹,寶安區作為廣東省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首批“嶺南幼兒園自主游戲”項目實驗區,建構了以“五為”自主游戲實踐模式、“區園協同”工作機制和“人人教研”支撐為核心內容的嶺南幼兒園自主游戲寶安范式。過程中不斷總結、梳理實踐經驗,編印了《寶安區嶺南幼兒園自主游戲學習環境創設指引》《寶安區嶺南幼兒園自主游戲案例集》《寶安區嶺南幼兒園自主游戲教研案例集》,試點園立項省、市、區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個,發表著作和論文65篇,幼兒園和教師獲獎110余項,碩果累累。
焦艷以《小兒童、真游戲、樂成長》為題,匯報了幼兒園歷經三年實踐構建了具有興華特質的自主游戲模式:
以重新理解和認識游戲為起點,打造了“有空間、有材料、有時間、有機會”的四有環境,形成了師幼共生共長的教育樣態,構建了具有園本特色的四級立體教研模式,推進了游戲與園本課程的深度融合。
張海燕以《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實踐研究》為題,從幼兒游戲與學習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通過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設計,關注幼幼互動、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以及師幼互動等方面的落實細節,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貫穿下,形成了具有理論參考價值、實踐操作性強的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新樣態。
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梁慧娟對深圳市推進幼兒園自主游戲的經驗做法和寶安區實驗改革實踐成果予以高度肯定,她以“小游戲大支點”為主題,闡述了自主游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
梁慧娟指出,自主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權利,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能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她建議,應堅持兒童為本,尊重兒童主體性,通過觀察和解讀兒童游戲支持其發展。同時,將游戲精神融入一日生活,實現一日生活有機整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自主游戲是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需從政策、實踐及教師發展等多層面共同推動,為兒童全面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立表示,各區聚焦幼兒園自主游戲,挖掘課程資源,勇于改革創新,開展多樣化探索,積累了很多優秀經驗,形成了深圳樣本。他提出,面對人工智能時代新挑戰,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深圳兒童。學前教育要去小學化,就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游戲中關注兒童的興趣、關注兒童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兒童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品質,用專業的方法去引發和促進兒童在游戲和生活中的主動學習、深度學習。
趙立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提出三點期望:
一是堅持科學保教,著力提升專業能力。要讓幼兒在游戲當中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教師要具備觀察和理解幼兒行為的能力,研究和掌握幼兒學習特點;具備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支持幼兒多樣化的學習與發展。要在自身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上不斷提升,積極應對新技術變革,著眼未來培養人才。
二是扎根游戲實踐,著力破解實踐難題。要運用全新的研究思維來發現和解決新階段的真問題、新問題。要通過反復實踐及創新嘗試,推出更多更優質的游戲案例,提煉總結更科學、更適宜的游戲實踐經驗、方法等。從根本上提升游戲質量。
三是強化共同體建設,發揮示范輻射效應。他希望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幼兒園、學校、家長、社區等各個責任主體,要協同建構發展共同體。定期開展具有輻射帶動力的多層級交流與展示活動,讓每一所幼兒園教育現場都有真游戲、真學習、真發展。
接下來,深圳市將繼續在實踐中探索,構建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游戲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鵬城兒童,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深圳經驗”,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深圳力量。
編輯:黃鈺璇
攝影:任朝州
審核:蔡金花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