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情緒起伏怎么辦?深圳校長揭秘實用妙招.
時間:2025-04-27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Wa2
【字體:大中小 】
視力保護色:
孩子沉迷手機?
情緒起伏大,怎么辦?
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
難免有迷茫和困惑
圍繞親子溝通、手機管理
分享的經驗和做法
或許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曉桃談到,家長不要把手機視為洪水猛獸,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數字素養將成為未來人才的必備能力。堵不如疏,關鍵在于教會孩子如何與科技共生。當孩子出現手機依賴時,本質上是現實世界中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恰是教育的切入點。因為當孩子某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在另一方面尋求補償,要了解孩子是不是在同伴交往、親子關系還是學業壓力等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才能對癥下藥。我們也發現沉迷虛擬社交的孩子中,大部分認為自己“現實中沒有能聊心里話的人”。學校和家長溝通,要求父母每周至少三次放下手機,與孩子共同完成30分鐘深度對話。在手機管理方面,建議家長和孩子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契約,規劃每天手機使用時段,家長承諾專屬陪伴時間,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同時,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契約精神。
“親子溝通是每個家庭都會面對的議題,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學會觀察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李曉桃談到,正確的溝通首先是關注孩子的情緒,再去關注事情本身,如果孩子情緒狀態不佳,家長就不要一直輸出,這時候家長輸出的內容孩子是接不住的。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培養孩子感受幸福、創造幸福和傳遞幸福的能力。
舉個例子,當孩子說“媽媽我覺得我好累啊,我真的好想休息一會兒。”一般細心的家長就會捕捉到孩子的狀態,會關心孩子“你最近怎么啦?有哪些方面需要媽媽幫助和支持你的?”
但我們也聽到有些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是“我每天上班起早貪黑,你難道比我還累嗎”,這時候孩子就此打住了,以后當孩子心里不舒服的時候,他不會再選擇跟父母去溝通,就把親子溝通的這個橋梁給隔斷了。
所以家長在聽孩子表達的時候,要學會聽他背后的需求,接納包容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用積極、肯定、明確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應多用正向表達,多關注積極的方面,多用肯定鼓勵的語言。對于面對困境的孩子,父母應通過正向表達讓他保有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讓孩子知道只是暫時沒有做到,但收獲了另一種成長的契機和機會,只要孩子懂得全力以赴、竭盡所能,不管結果如何都是最棒的,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和經歷,遠遠比結果更加重要,也比成功重要。
學校如何關注
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如何通過引導
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與能力?
李曉桃表示:我們采用階梯式賦能體系,幫助學生逐步實現從“他律”改為“自律”的轉變。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大目標細化為小目標,比如低年級同學通過完成課前準備、整理書包,管理好桌底下衛生等等任務獲得小龍人幣,或者“自主管理小先生”職位。
其次,培養自我認知。每周讓學生回顧自己一周的表現,反思優點和不足,接著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從班長到衛生委員,從空調遙控器管理員到圖書整理員,每位同學都能得到培養責任感和管理能力的機會。
李曉桃談到,“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倡導員,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安全員”,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學科當中。在音樂課堂上,優美的旋律有助于緩解焦慮,培養平和心境,閉眼聆聽、辨別樂器音色等環節提升注意力;科學課上富有挑戰性的科技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培養抗挫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手工創意到科學實驗,從繪本欣賞到體育訓練,龍華中心小學創建了80多門特色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課走班,在特色課程上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設置了“校長心語信箱”“班級夸夸墻”,讓孩子做校園的小主人。學生的觀察非常細致,比如發現教室風扇該清洗了、籃球場的設施舊了等情況,學校也會第一時間去解決學生反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