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崛起動態 > 教育頭條 > 你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
教育頭條
你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長大后的性格
時間:2025-04-11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18o 【字體: 視力保護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哭鬧、發脾氣,是常有的事情,家長們都不陌生。


然而許多家長見不得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第一反應是否定、批評孩子,甚至再加上一堆大道理,結果適得其反。


家長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
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發展
以及情緒管理能力




01
認真對待孩子的情緒


經常在網上看到“90后父母帶娃” 的話題,視頻中,孩子哭鬧時,年輕的家長就在旁邊一動不動地看著。


話題下方的評論區,許多家長都贊同這樣的做法:孩子哭鬧,別理他,他知道沒用,過會兒就不哭了。


但事實是,這種漠視和“冷處理”,會讓孩子覺得:我的感受一點都不重要。



次數多了,孩子會產生深深的無助感,如果繼續被漠視,他可能會采用過激的方式表達情感,比如發脾氣、摔東西、打人;或者收起自己的情緒,扮演父母喜歡的樣子,壓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哭鬧、發脾氣就心煩,想要孩子趕快停下來,于是就否定、打斷孩子:


“這點事有什么好哭的,就知道哭!”

“年紀小,氣性還這么大,你再這樣我哪里都不帶你去!”


家長總認為孩子的情緒微不足道,覺得孩子無理取鬧,孩子得不到理解,久而久之,便會對父母失去信任,越來越不愿意向父母表達。


關于人的感受和情緒,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

“感受/情緒,就像是送信的客人,每一封信,都來自我們的內心,它要告訴我們一些信息,每一種“負向感受”,也都有它的正向意義:

比如恐懼是一種自我保護、悲傷可能提醒我們珍惜、生氣可以推動我們去做出改變……

既然是客人,如果我們以禮相待、收下并好好讀讀這封信,客人就會走了。

但如果閉門不接待,這個送信人就會一次次的不請自來,怕你聽不到,還可能敲門、砸門甚至撞門……”


孩子雖然年齡小,他們的喜怒哀樂,每種情緒,和大人有著同等的分量,是他們重要的成長體驗,應該被認真對待。



未被妥善安放的情緒,不會消失,而是會在孩子心中郁結,終有一天會以更加激烈、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出來,不利于孩子個性、人格的健康發展。


只有允許孩子表達出來,家長才有機會發現孩子的問題、了解孩子的內心,提供及時的幫助。


家長接納、疏導孩子的情緒,會讓孩子感到被看見、被重視,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內心生出勇氣和積極的能量。


所以,當孩子坦誠地在你面前表現出情緒,是一件好事,說明他足夠信任你,也是在呼喚你的愛和幫助,這真的很可貴。




02
先回應情緒,再處理問題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指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即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當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家長正確回應,會讓孩子盡快地平靜下來,學會如何釋放情緒、控制情緒,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之后再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或是規范行為,問題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第一步,接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曾說過:


“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們具有一種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執著于實現全部的愿望。”


孩子年齡小,大腦發育還不完善,情緒控制能力不足,加上表達能力的欠缺,因此做不到像成年人那樣的冷靜、淡定。


當他們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就會感到焦慮,煩躁,于是通過發脾氣、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獲得成人關注和同情。


比如想要玩具家長不給買;想要媽媽立刻抱抱自己,媽媽一直沒抱;想要出去玩,家長不讓······


在這些時刻,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識別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不論能不能滿足孩子,孩子的行為對不對,家長首先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讓孩子明白:我有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不代表我不好。




比如:孩子想要玩具,不給他買,孩子哭鬧,家長可以說:

“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不給你買,你很生氣,還很難過,對不對?”

孩子背課文半天背不出來,氣得把書往桌子上砸,還想要撕掉,家長可以說:

“我很理解,背不出來,心里很著急,還對自己感到生氣,是嗎?”

如果是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可以先問問孩子發生了什么,感覺怎樣,做一個傾聽者,給孩子一個釋放的通道。


這樣的允許和傾聽,不但有利于孩子平復心情,還能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孩子將來學會管理情緒的基礎。


第二步,處理問題,告訴孩子原因


有些家長會覺得,總是順著孩子的情緒,會不會慣壞孩子。


其實不然,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教孩子規矩并不沖突。


如果家長能夠做好第一步,會發現,孩子漸漸冷靜下來,能聽得進去父母說的話了。


這就是接納和理解的力量,孩子獲得安全感,卸下心理防備和攻擊性。


此時,家長再去引導孩子,效果會更好。


如果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就誠實地告訴孩子原因:

“家里已經有很多了,不能每次來都買玩具,這次我不想給你買。”

“如果你還是想哭,我在這里陪著你。”

如果是需要規范孩子的行為,就告訴他具體是哪里錯了,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比如,其他小朋友搶了孩子的玩具,孩子情急之下動手打人。


家長可以告訴他:

“我知道,別人搶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別人會很疼,對不對?下次你可以大聲對他說,‘搶東西是不對的,請還給我!’”

如果孩子每次遇到事情就愛發脾氣、暴躁、亂摔東西,就教會他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打枕頭、聽音樂、在紙上亂畫、深呼吸······不傷害自己和他人。


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慢慢會懂得控制情緒,通過合適的渠道釋放情緒,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國外有位爸爸和女兒的對話視頻曾在網上廣泛傳播,可以說是情緒教育的優秀范例。起因是爸爸跟女兒開玩笑用了不好的詞匯,女兒以為爸爸在罵她,于是很生氣。


他慈愛而堅定地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她:


“生氣沒什么大不了,你可以生任何人的氣,只是不要沉浸在這種憤怒的心情中太久”;(讓孩子明白情緒是合理的,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


“承認自己生氣了,然后慢慢放下,就算做不到,我們依然愛你,你的世界依然一片光明”;(表達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


“想要自己好受一點,可以大喊發泄或者拿枕頭出氣”;(教孩子用合適的方式排解情緒)


“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我就會知道你的底線并尊重你······”(鼓勵孩子通過語言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當孩子哭鬧、發脾氣,表現出情緒的時候,考驗著家長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


多一點耐心,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和成人思維,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去體會他的困境的感受,幫助他理解情緒、表達情緒、管理情緒。好好回應孩子的情緒,他會在這樣的愛和尊重中,成長得自信、陽光、樂觀,更容易收獲精彩、幸福的人生。




希望每位父母

都能練就接得住

孩子“負面”情緒的能力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編輯:朱曉芳
審核:王   珺 劉亞偉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久久亚洲人成国产精品,免费国产口爆吞精视频在线,欧美日韩国产DVD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手机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 视频一区二四三区四区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