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名叫“迷你小廚房”的玩具
在市面上頗為流行
這類玩具是日常廚具的迷你版
可通過明火或迷你電磁爐加熱
將食材做熟
前不久
武漢10歲女童小萌(化名)在家
玩仿真迷你廚房玩具時
不慎引發火災
致使全身多處燒傷
經醫生檢查發現,小萌的頭、面、頸、軀、雙上肢均被燒傷,達三度燒傷,頭面部腫脹明顯,需入院接受治療;兩個弟弟的燒傷面積分別為5%和2%,需定期在門診換藥。經過長時間消腫、抗炎、抗休克治療,以及異種皮覆蓋手術和多次換藥,小萌終于出院。
“迷你小廚房”隱患重重
“迷你小廚房”屬于新興產品,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發現,月銷上萬、10萬+的店鋪也不在少數,商品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的高仿真迷你廚房玩具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使用明火加熱,一種是通電類似電磁爐加熱。
無論是哪種加熱方式,在使用過程中都存在極大的燒燙傷安全隱患,如點火時引發火災,接觸加熱中的鍋具、尚有余溫的電磁爐、打翻的熱鍋或煮熟的食物被燙傷等。
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小兒燒傷病區主任劉淑華介紹,因使用“真煮”迷你廚房導致小朋友燙傷、燒傷的病例并不少見。迷你電磁爐雖然功率不是很高,但它的局部溫度能達到和煮熟的食物一樣高。這種玩具不管是用電磁爐還是用明火加熱,都是很危險的。
有家長在社交平臺稱,孩子在使用“真煮”迷你廚房模擬做飯時,油濺到了孩子的眼睛里。“使用時,孩子離灶臺非常近,被燙傷的風險極大,沒有任何面部防護措施。”
多地發布提示
玩具暗藏多種隱患
家長要提高警惕
全面監護孩子安全
廚房烹飪套裝玩具中有切配、加熱功能,孩子玩耍時家長要加強看護和引導,以免發生意外。
現在的玩具越來越仿真,家長買回來可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選擇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還一定要全程陪伴。作為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全面監護孩子的安全。
據統計
我國每年約有2600萬人
發生不同程度的燒燙傷
其中30%以上是兒童
兒童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
常因活潑天性和好奇心驅使
“貪玩”闖“大禍”
不當的急救方法可能會加劇燒燙傷的深度,嚴重時還可能引起感染,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一旦遭遇燒燙傷,應牢記急救“五字”訣:
沖:燒燙傷后要用流動的冷水沖洗至少30分鐘。
脫:將傷口部位的衣物輕輕分離脫下。需要注意的是,燒傷后化纖類服裝的殘留物如果附著在皮膚上,不能硬揭,盡快到醫院處理。
泡:用干凈的水給患處降溫,阻斷燒燙傷可能出現的炎癥風暴。
蓋:盡量用干凈的衣物或床單蓋住傷口,避免再次污染。
送:盡快送患者去醫院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