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復課,疫情防控不松懈!
筑牢校園疫情防線
守護師生平安健康
仍然是返校后的重中之重
學校、學生、教師、家庭
分別應該怎樣做?
快跟隨這份
《深圳市教育系統
衛生防疫一日常規》
這些實用易懂的防控要點get起來!
深圳市教育系統衛生防疫
一日常規(學校篇)
加強出入管理,病愈或隔離期滿師生在上(下)午第一節課上課后到校,經校醫復核確認后方可回班。疫情期間所有入校人員(“白名單”)有序在校門口測量體溫,憑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粵康碼綠碼、核驗行程卡等入校,拒測體溫和體溫異常(復測腋溫≥37.3℃)者禁入;組織師生錯峰進、出學校;謝絕一切與教學活動、衛生防疫工作無關的外來人員進校;經過批準入校的外來人員(非“白名單”)憑24小時核酸陰性結果,查驗粵康碼、行程卡、測溫等,符合條件者戴口罩閉環入校。
開展全日健康監測,加強晨、午(晚)檢和因病缺課(勤)管理、登記、追蹤工作,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實行名單制管理,全覆蓋、無遺漏建立所有人員臺賬,校內人員佩戴口罩(體育課、就餐等除外)。
確保洗手設施運行正常,備有洗手液、肥皂、免洗手消毒液等,有條件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培養勤洗手和規范洗手的習慣。
每日開窗通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課間盡量開窗通風。可采用排氣扇進行機械通風。如使用空調,應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和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對師生和家長開展防控知識宣傳、培訓和指導,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開展心理疏導,營造積極的心理環境。
規范就餐流程。疫情期間組織師生錯峰用餐,分散就座,禁止交談;餐桌設置物理擋板,盡量分餐,送餐到班;禁止外賣入校園。
合理安排因病缺課學生的學習、輔導和補考等工作。疫情期間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控制使用功能室、會議室,每次使用后消毒1次,開窗通風1小時方可再次使用,停用中央空調;嚴控師生外出學習交流活動。
衛生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過度消毒。消毒、防護物資儲備充足。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做好垃圾桶的清潔消毒。疫情期間增加消毒和巡查頻次;衛生間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注意及時清理消毒。
發現傳染病疑似或聚集性病例時,立即給患者佩戴N95口罩,做好隔離、消毒、轉診和上報等工作,在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中心的指導下,配合做好應急處置,積極與社區“三位一體”疫情防控人員聯系,強化聯防聯控。
動態評估防控成效,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全面提高建章立制規范性、風險識別科學性、措施落實精準性。
深圳市教育系統衛生防疫
一日常規(學生篇)
若有發熱(額溫≥36.8℃時應復測腋溫,腋溫≥37.3℃判斷為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向學校請假,報告病因等真實信息。憑醫院排除新冠證明且發熱等癥狀消失,身體痊愈后可返校。
上下學“兩點一線”,途中注意衛生,疫情期間全程戴好口罩,保護自己。盡量選擇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乘坐電梯及公共交通盡量少接觸公共物品,與他人盡可能保持距離,不交談,到達目的地后第一時間洗手。
遵照學校安排錯峰到校,安靜有序接受入校粵康碼、行程卡、測溫、核酸檢查。如需排隊等候,自覺與人保持間距,不交談。如體溫異常,服從學校安排轉移至健康觀察室等候家長,未經允許不得前往其他地方。
配合學校晨、午(晚)檢,如實報告健康狀況,如有不適及時報告老師,戴好口罩聽從學校安排前往校醫室或隔離室,必要時請家長接回。如發現其他同學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要立即避開,并及時報告老師。
因病缺課或隔離期間,每日向班主任匯報健康狀況,及時回復學校追蹤。傳染病患者康復或解除觀察后復學,持醫院病愈或解除隔離證明;過敏、哮喘等非傳染病引起的咳嗽向學校提供醫院證明;所有疾病患者康復的(退熱48小時后,嘔吐腹瀉消失72小時后),均錯峰于上(下)午第一節課上課后到校,經校醫復核確認后方可回班。
勤洗手、勤洗澡、勤理發、勤修剪指甲;咳嗽或打噴嚏時避開他人,用紙巾或肘部遮擋口鼻;不揉眼、摳鼻。疫情期間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學會正確的七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肥皂)及流動水清洗,時間不少于20秒。必要時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手部。以下情況必須洗手:飯前、便后、體育課與運動后、觸碰高頻次接觸公共物品(電梯按鈕、扶手等)、接觸動物后、感覺手臟時等。
疫情期間,學生入校后做到全方位、全時段防護,佩戴口罩(體育課、就餐等除外)。
上課:盡量單人單桌,保持距離最大化,相互不交頭接耳。
課間:規定范圍內適當、適度活動,與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不串班不扎堆,不追逐打鬧。
體育課: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交叉使用個人體育器材。
午休:不混班午休,座位、床鋪保持距離,同學之間不交流。走讀學生盡量回家,不得在校外托管機構午休,寄宿生返回宿舍午休。
餐飲:走讀學生盡量在家用餐,不聚餐,不購買校外餐飲。食堂就餐遵照學校安排分時進行;進入餐廳佩戴口罩,按餐桌上的分隔就餐標識,錯位就座,不交談;就餐前不脫口罩,就餐后立刻佩戴口罩快速離開;送餐到班的領餐后自覺回位就餐。餐前按七步法洗手。自帶水杯,不與他人共用。
如廁:排隊時自覺與人保持距離,不嬉戲打鬧,便后按七步法洗手。
住宿:寄宿學生佩戴口罩進入宿舍,盡量留在自己房間,不串門不聚集;打水、洗衣等期間有序排隊,不攀談;按時就寢,不熬夜;保持室內清潔,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30分鐘,及時清除垃圾;每天清晨測量體溫,如有發燒、咳嗽等癥狀或身體不適,立即向宿管老師匯報,服從老師安排到隔離場所,必要時通知家長,及時就醫。
保持室內外環境清潔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垃圾分類丟放。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用品清潔。清除室內外積水,防止蚊蟲孳生。
一般情況下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前應洗手,佩戴時注意區分口罩上下和內外面,摘口罩時應注意避免手接觸口罩外面,丟棄時可使用塑料袋包裝后再丟棄,或丟至專用口罩回收箱,避免口罩二次污染。
規律作息,堅持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保持8—10小時睡眠,保證營養,均衡飲食,不挑食、不偏食,適量飲水。注意根據天氣和所處環境增加衣物,避免受涼或過熱。平衡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如感恐慌或焦慮,及時向家長或老師傾訴,或向心理老師求助。
深圳市教育系統衛生防疫
一日常規(教師篇)
若有發熱(腋溫≥37.3℃)、咳嗽等不適,應避免接觸他人,佩戴口罩及時就醫,保留完整診療記錄作為痊愈返校依據,主動向學校指定負責人報告。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盡量避免觸碰車上公共物品,可隨身攜帶消毒濕巾等防護用品。疫情期間盡量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務必做好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關注自身健康狀態,配合學校有關健康狀況的問詢與觀察。如有異常,應聽從校醫指引做好防護,及時回家觀察或就醫。疫情期間配合入校體溫檢測,候檢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校內佩戴口罩。班主任負責學生晨午(晚)檢、缺課病因追蹤等,并按時登記報送。
任課教師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學校指定負責人報告。批閱或分發學生作業、器材、資料及其他物品前后都應洗手。疫情期間,避免組織面對面或身體接觸的學生課堂活動。
多飲水、勤洗手,咳嗽、噴嚏掩住口鼻。餐前便后、外出歸來,接觸動物、垃圾、污染物品后,觸摸電梯按鈕、體育器材、學校電腦等公用物品后,觸摸眼、口、鼻等易感部位前,均要洗手。
定期打掃,保持室內清潔。不隨地吐痰,廢棄口罩投放至學校指定的專用垃圾桶。不串門,不扎堆。疫情期間,集體備課盡量采用網絡形式,多人辦公建議佩戴口罩。
教學、辦公及宿舍等室內場所每日至少通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嚴格按學校指引實施消毒,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安全事故。
提倡安靜文明就餐,講究交流禮儀,說話輕聲細語,保持就餐環境衛生。疫情期間,不聚集,不聚餐,建議盡量回家就餐,推薦分餐制,不具備集中分餐條件則分時就餐,間隔1米以上錯位就座,減少語言交流。
強化疫情防控法制意識,不信謠不傳謠。主動通過教育與衛生部門推薦的正規渠道,學習疫情防控知識和技能。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學生管理中,滲透相關的知識與理念,注重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
作息規律,保障睡眠,適度鍛煉,營養均衡。疫情期間,建議“兩點一線”,避免密集人群和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回家先洗手,更換家居服。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有心理困擾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深圳市教育系統衛生防疫
一日常規(家庭篇)
每日早晚觀察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如有發熱(腋溫≥37.3℃)、咳嗽等不適及時就醫。小孩患病要及時通知班主任,嚴禁到校上學。
準備好適合年齡特點的口罩、飲水杯等用品,交代小孩多飲水。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家長“風險事項”向學校報告制度,家長從中高風險地區及國內有本土病例地級以上市返深以及孩子共同居住人粵康碼出現紅黃碼,或有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癥狀時,須按照防疫要求做好本人健康管理,還應及時告知孩子班主任。
疫情期間盡量駕駛私家車、騎自行車或步行陪伴小孩上下學,途中佩戴口罩。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盡量減少公共物品或部位的接觸,到達目的地后立即洗手。
督促孩子按學校要求的時段準時到達,錯峰查驗粵康碼、行程卡、核酸檢測、測溫等入校。
如有家庭成員需要居家隔離進行醫學觀察,應盡可能與其他家庭成員分房間居住,減少接觸;必須接觸時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和手套,交談保持1米以上距離;嚴格執行分餐制;被隔離者用過的物品和接觸過的環境要隨時消毒。消毒劑按說明正確使用并妥善保管,避免兒童接觸。家庭成員隔離,家長應每日向班主任報告情況。
患病小孩病愈且隔離期滿后,需在復課前到醫院或社區開具痊愈證明或解除隔離證明,在上(下)午第一節上課后到校,先到校醫室復核確認后,方可回班。已排除傳染病返校的,除提供醫學證明外,應待發熱、咳嗽、吐瀉等不適感消失,身體痊愈(發熱者退熱48小時后,嘔吐腹瀉者癥狀消失72小時后)。過敏、哮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也需提供醫院的醫學證明。
若校醫復核結論與醫院病愈證明不一致,先以校醫的結論為準,小孩暫時回家繼續隔離。家長有異議,之后可與學校協商處理。
保持居室空氣流通,每日至少通風兩次,一次30分鐘。家居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過度消毒。盡量安排小孩在家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制。疫情期間,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不聚集、不聚餐。
教導小孩咳嗽或打噴嚏時避開他人;外出返回后、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或可疑污染物后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動水洗手;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眼、鼻、口;不吃不潔食物等。
保證均衡的營養、足夠的飲水、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態,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經常學習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才能在發生疫情時,懂應對,不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