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珠海特區教育 廣東教育傳媒
編輯:朱曉芳
審核:王 珺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課間休息時間
跳繩、猜拳、掰手腕……
時而哄笑,時而歡呼
小學生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
但如果孩子在校園中意外受傷
責任在誰呢
近日
一起因小學生課間
玩游戲導致受傷的事件
為家長和學校敲響了警鐘
事發當天,下課鈴聲響起后,珠海市香洲區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小正與兩名同班同學在走廊上玩起了“開火車”游戲。小正是“火車頭”,三人前后排成一列行走,來到隔壁班教室門口時,小勇從側面推動三人,想要把“小火車”撞斷,第一次沒有成功后,小勇又后退兩步,低頭沖向小正腹部,小正倒向走廊欄桿圓柱,門牙被嗑斷了。
經醫院檢查治療,小正的受傷門牙做了“牙髓活力保護”,后續還要進行脫敏治療、牙髓活力復查等,等成年后再進行冠修復治療。在復診過程中,小正又被診斷為慢性根尖牙周炎,進行了多次根管治療,并對缺損牙齒做了樹脂修補,來來回回跑了11趟醫院,共計花費2600余元。
小正母親作為其法定代理人,向香洲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小勇及其父母賠償醫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成年首次冠修復治療前的牙齒樹脂填充修復費用以及冠修復費用等共計4.7萬余元。
小勇父母表示,這場“開火車”游戲是小正、小勇以及另外兩名同學共同參與的,四個孩子自主進行對抗游戲,受傷事故并非各方所愿。小勇第一次沒有“撞斷火車”后,小正和另外兩名同學起哄稱:“看你能不能把我們的‘小火車’撞倒!”小勇才發起了第二次沖擊。四名孩子已經年滿8周歲,都應對對抗游戲可能產生的危險有一定判斷能力和預知能力,并了解注意義務,對損害結果的發生理應共同承擔同等責任。另外,其所在小學對學生課間活動的監管措施不到位,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疏忽,也應承擔相應責任。因此,小正、小勇、另外兩名同學以及該小學應各承擔20%責任。
該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的設施設備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受傷事故發生地為學校走廊,該處沒有重大安全隱患。該校已盡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職責,利用校會、班會等對全體學生進行平安校園等相關教育,強調課間不追跑打鬧,不玩危險游戲等。小正受傷主要原因是小勇的沖撞行為,與該小學無關。
法院經審理認為,小正、小勇以及另外兩名同學課間時在走廊自發進行有對抗性的游戲活動,四名學生都已年滿8周歲,對該游戲的規則和危險性具有一定的預知和判斷能力,而且該小學《課間文明活動規范要求》也規定禁止在走廊等狹窄空間打鬧擁擠,因此包括小正在內的游戲參與方都應對游戲行為導致的損害結果負有過錯責任。而小勇在游戲中后退躬身加速沖撞小正,增加了游戲的危險性,是造成損害結果的直接原因之一。
結合在走廊游戲本身危險性、參與游戲自愿性以及參與游戲各方的過錯程度,認定小勇承擔50%的責任,小正和另外兩名同學分擔剩余50%的責任。該小學提供證據可證明已履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責任,對損害結果無過錯,不應承擔責任。
因未有證據證明小正日后必然產生其他后續治療費,因此成年首次冠修復治療前的牙齒樹脂填充修復費用以及牙冠修復費用等沒有依據,法院不予支持。小正可待相關治療費用實際發生后再另行主張。
最終,法院判決小勇父母向小正支付醫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3600余元。
如果學生在相互游戲中受傷,受傷結果與行為之間有直接關系,即學生受傷是因他人開玩笑、惡作劇、追逐打鬧等導致,那么游戲的各方參與者都有可能需要對損害結果承擔相應責任:一方有過錯,其他方無過錯,則過錯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各方都有過錯,則根據過錯大小,各自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學校或教育機構是否應該擔責,則要依據是否已盡到教育管理職責來衡量。在本案中,小正、小勇和其他兩名同學均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孩子們玩鬧造成他人受傷,家長就要為此“買單”了。
法官提醒,校園安全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維護。家長應對孩子言行加以引導和教育,惡作劇、互相追打等不當行為不僅不符合學生行為規范,在法律上還有可能侵犯其他同學的合法權益。學校則應通過制定合理安全制度、加強宣傳教育、完善設施設備等防范措施,為學生校園生活提供更周全的保護。
來源:珠海特區教育 廣東教育傳媒
編輯:朱曉芳
審核:王 珺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