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們
你是否曾被交響樂的震撼旋律打動
或者,想帶孩子聽場音樂會
卻有點擔心“聽不懂”?
下面這份“古典音樂入門指南”
讓你們下次聽音樂會時
不再只是“看熱鬧”
也能真正“聽門道”
自信滿滿地享受古典樂的美妙
都是干貨,趕緊收藏!
什么是管弦樂隊?
簡單說,管弦樂隊是一群演奏樂器的音樂家聚在一起“開音樂派對”。最早的管弦樂隊誕生于400多年前,管弦樂隊通常演奏古典器樂作品,它們有獨特的“四大家族樂器組合”。如果樂隊人多,我們就稱它為“交響樂團”,一些大型的交響樂團通常有大約100位音樂家同臺演出。雖然音樂風格在不斷變化,但有一點始終不變——眾多樂器一起奏響,能帶來震撼耳膜、打動人心的神奇體驗!
樂器四大家族
舞臺上看到管弦樂隊時,樂器們不是隨便坐的——按照“樂器家族”排隊站位。每個家族里都有不少“成員”,各有特色。
弦樂家族
這一家族的樂器全都是木頭做的,而且都有琴弦。成員從小到大依次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也叫貝斯)。演奏者右手拿著弓——一根木棒上綁著緊繃的馬尾毛,用來拉弦;左手用手指按弦,使琴弦振動發聲。
樂器的琴身中空,叫做共鳴箱,它讓琴弦的聲音變得響亮而有力。為了讓弓更好地抓住琴弦,演奏前,樂手們會在弓毛上擦上松香塊。
木管家族
木管樂器的演奏方式是吹。長笛和短笛演奏者是越過一個小孔吹氣;而單簧管和薩克斯風則是通過一片“單簧片”(一種薄薄的蘆葦片)來發聲;雙簧管和巴松管用的則是“雙簧片”。
演出前,單簧管、雙簧管、巴松和薩克斯的樂手通常會把簧片直接含在嘴里“潤潤”,這樣吹出來的音色才更清晰。
銅管家族
銅管樂器能發出響亮、飽滿,甚至低沉到“地動山搖”的聲音。這個家族的成員包括小號、長號、圓號和大號,全是由金屬管子彎來繞去做成的,管子末端張成一個喇叭口,看起來就很“霸氣”。
這些樂器的發聲靠嘴巴的“嗡嗡震動”——演奏者把嘴唇貼在吹口上“嗡”起來,聲音就誕生了。(在音樂會開始前,你可能會聽見他們在后臺“嗡嗡”地熱身。)
打擊樂家族
打擊樂器的玩法可謂五花八門:敲一敲、搖一搖、刮一刮、搓一搓……只要能讓它們震動發聲,就算成功!在交響樂團里最常見的打擊樂器包括:小軍鼓、定音鼓、大鼓、鈸、木琴、鈴鼓和三角鐵,偶爾也能見到沙錘、鑼和編鐘這些“神秘嘉賓”。
有時候,你還會看到鋼琴、羽管鍵琴或管風琴出現在舞臺上——別驚訝,這些鍵盤樂器也常被歸入打擊樂家族,因為它們靠“敲鍵盤”發聲,原理也算打擊。
交響樂團坐哪兒?
大多數交響樂團的排座位像一把扇子,中間最前方是指揮站的位置——也就是“C位”。離指揮最近的,是坐在前排的弦樂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通常坐在觀眾左邊,右邊則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一般來說)低音提琴。
再往后一點,是木管樂器區,包括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松管,偶爾還有低音巴松。木管后面是銅管組,比如圓號、小號、長號和大號。
從劇院的樓上往下看,你能一眼看到“最靠后”的打擊樂器陣地,比如定音鼓、大鼓和鈸這些“震撼擔當”。
交響樂團演奏什么?
你可能聽過人們這樣形容樂團演奏的音樂:管弦樂、交響樂,還有最常見的說法:古典樂。這些詞聽起來很高大上?別擔心,我們來一一拆解:
管弦樂
由管弦樂團演奏的音樂。這種音樂中會包含銅管、木管、弦樂和打擊樂四大樂器家族的傳統配器和聲音。你不僅能在音樂廳里聽到它,還能在電影配樂、流行歌曲,甚至電子游戲里發現它的身影!可謂是“隱身”在我們生活中的藝術家。
交響音樂
這是一種充分發揮整支管弦樂團“火力全開”的音樂形式,通常由四個樂章組成,我們稱之為交響曲。交響音樂的魅力在于——樂器們會一起奏響海量音符,這些音符有時彼此和諧,有時沖突碰撞;旋律可能在樂器之間你追我趕;音樂節奏可能突然變快或變慢;音量也可能從輕如耳語變成震耳欲聾。交響音樂是作曲家的“創意游樂園”,而我們聽眾的耳朵,就是最幸福的乘客!
交響樂團在哪演出?
樂團其實可以在各種地方演出,比如公園、世界各地的不同場所、錄音室,錄制的音樂會被播放在廣播、電影、電子游戲里,當然也能通過你的手機聽到。不過,樂團真正的“家”是音樂廳。
樂器發出的聲音來源于振動,而音樂廳經過特別設計,擁有良好的音響效果,比如合適的地板、天花板和墻壁,這些都能幫助聲音更響亮、更清晰地傳開。這就是為什么當你坐在音樂廳里時,能聽到音樂中的細節,甚至有時還能感受到聲音的震動。
當然,錄制的音樂同樣非常出色,而且它的優勢在于可以隨時隨地播放。仔細聽,你會發現自己每天聽到的音樂中,有很多其實都是樂團演奏的。
古典音樂
到底“古”在哪里?
簡單說,classical music(小寫的c)是指整個西方音樂會傳統的音樂世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古典音樂”。但如果你看到的是Classical Music(大寫的C),那就有點“講究”啦!
“Classical”(大寫)特指1750到1825年間創作的一種特別風格(古典主義)的音樂,那是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家活躍的年代。這個時期的音樂講究平衡、清晰、結構感,是交響曲、協奏曲和奏鳴曲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不過別以為這些音樂只能“封存在歷史博物館”里,即使是今天,也有作曲家在用當年的理念和風格寫新作品。音樂的魅力就在于它既古老,又鮮活。
主要的古典音樂形式
除了通過聽樂器來辨認古典音樂之外,還有一個小妙招——聽“結構”。古典音樂常常遵循一定的“套路”或者說“格式”,從頭到尾有章有法,就像建筑有圖紙、小說有情節一樣。以下是你最常聽到的幾種音樂形式:
? 奏鳴曲:通常為獨奏樂器而作,或有鋼琴伴奏,一般分為三個部分(或“樂章”)。
? 協奏曲:為獨奏樂器和整支樂隊(管弦樂團)配合而作,也通常有三個樂章。
? 交響曲:為整支交響樂團創作的大型作品,通常由四個樂章組成。
如果你去音樂廳
請查收這些溫馨提示
↓↓↓
◎帶件外套,以防音樂廳里有點冷。
◎演出前記得去洗手間。
◎音樂廳里的鐘聲和閃爍的燈光意味著演出快開始(或者中場休息結束)。
◎關閉并收好所有電子設備。
下次走進音樂廳
不妨帶著這份指南
和孩子一起去發現
那些藏在音符背后的故事吧~
審核:王 珺 劉亞偉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