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
有這樣一位老師
她用6年的堅持
將課堂搬到博物館
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
從教12年以來
她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
這項她認為有意義的事業上
這一舉動有何意義
又能帶給學生什么樣的改變
讓我們走進
深圳市羅湖區螺嶺湖貝學校
歷史老師張明燕的故事
一探究竟
??????
張明燕老師愛逛博物館,她發現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能有效放松心情,緩解不良情緒。而初中生學習任務比小學生重,他們更需要釋放壓力。于是,利用周末、寒暑假,帶學生逛逛博物館、美術館的想法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張明燕老師在金石藝術博物館為學生講解
隨后,她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從2019年9月至2024年8月,先后有三屆初中生參與進來,足跡遍布坪山美術館、天空美術館、金石藝術博物館、華強北博物館、深圳博物館等多個場館,長期合作的場館就有8個。
張明燕老師認為,博物館不僅是知識的寶庫,也是釋放壓力、緩解情緒的場所。
她將博物館教育與歷史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在參觀中學習,在學習中參觀。這種互動式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例如,在深圳博物館舉辦的“敦煌石窟與河西走廊的絲路藝術”展期間,她組織了20批學生前往參觀,讓學生親身體驗敦煌藝術的魅力。
博物館教育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學生表示,通過這樣的博物館課程,“知識以一種神奇的方式進入我的腦?!薄?
2024年9月,張明燕老師加盟深圳市羅湖區螺嶺湖貝學校。在這里,她把博物館課程擴至整個年級。如今,張明燕老師的博物館課程已經發展成為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張明燕老師帶學生在上圍藝術村尋訪深圳古跡
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在博物館中學習歷史,還涉及藝術、文化等多個領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學生在參觀客家圍屋時,親身體驗了元宵節的活動,這種體驗后來在中考語文閱讀題中得到了體現。
張明燕老師說,博物館作為知識遷移的媒介,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可以生成許多具體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從而獲得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創造者。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用立體的方式探索和創造,這種場景化的教學方式他們很喜歡。
高一學生晏翔宇說,博物館課程開拓了他的思維,上歷史課有了“從古到今、從局部到整體的感覺”,讓他體會到學習歷史的樂趣。他認為,“人文學科能夠補充很多自然科學所涉及不到的地方”,這對他今后的學習很有幫助。
從不愛歷史課到當上歷史課代表,2020屆畢業生龔興婷感謝博物館課程讓她愛上歷史?,F在她只要和父母去旅游必去當地的博物館,她感嘆道“何其有幸,得遇吾師”。
不僅要讓學生走出去,還要把專家請進來。自從由她主導的學??鐚W科項目式學習實施之后,她將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的專家請進校園為學生們授課,讓學生增長學識。
張明燕老師表示,如何利用博物館、藝術館、深圳本土的歷史人文資源,對青少年進行長期且有效的文化熏陶,提高青少年的歷史人文認知能力,是他們這—代深圳老師所需思考的。好的故事需要有人去挖掘,好的風景需要有人去發現。
眼下,她計劃編寫一本校本教材或書籍,為其他教師提供指導,讓博物館教育的理念得以更廣泛的傳播。
來源:晶報(記者 顧蓉)
編輯:朱曉芳
審核:蔡金花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