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心靈和美麗的音符
世界還是很美好的”
“對身邊人多一點關心和關愛
一起好好愛這個世界”
……
#孤獨癥男孩吹奏好想愛這個世界啊#
話題登上熱搜榜
深圳一名孤獨癥男孩
以出色的陶笛吹奏表演
打動了無數的網友
從“孤獨”到走紅
這個暖心故事的背后是
一個家庭與一座城市
用愛編織出
對抗孤獨的網
視頻中的這位“來自星星的孩子”叫小岱,初中時曾就讀于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學校。
“在深圳這樣充滿愛心的城市,特殊兒童可以到普通學校上學,也可以到特殊學校,而且特殊學校在逐漸增多,體現了城市對這個群體的關愛。”小岱的媽媽回憶。
“成長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對音樂的興趣,我們一起上音樂親子課,他一年后竟然學會了課上的所有曲目。”此后,小岱的媽媽開始有意識地安排孩子接觸更多的樂器,并帶著孩子參加了深圳市愛特樂團,如今他會演奏陶笛、葫蘆絲、排簫、鋼琴、口風琴等多種樂器。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日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來自星星的孩子”
孤獨譜系障礙又名自閉癥、孤獨癥,是一類起病于發育早期(3歲以前)的神經發育性疾病。患有此病的孩子如同難以捉摸的星星,與世界保持著距離,因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6個月齡前:很少或沒有燦爛的笑容或其他溫暖、快樂和可愛的表情。
6至9個月齡:很少或沒有對聲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的分享和反饋
9至12個月齡:很少或沒有牙牙學語;很少或根本沒有指向、顯示、達到的手勢或揮手表達或反饋;對叫其名字幾乎沒有反應。
2至16個月齡:不能說出一個完整的單詞。
16至18個月齡:不會玩“過家家”游戲或不會模仿。
18至24個月齡:不會說兩個單詞的短語。
在任何一個年齡段語言技能或社交技能倒退。
干預除了要盡早,還需要針對孩子的個體情況進行長期的系統干預。家長需要選擇有循證醫學證據的、科學合理的干預訓練方法對孩子進行干預訓練。除了專業機構的康復訓練,家長也要接受相關的知識培訓,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訓練。部分孤獨癥兒童通過康復訓練能夠改善社交技能,融入普通教育,成年后可參加工作。
|除了治愈 還有理解|
在小岱一條視頻的評論區
最高贊留言寫道
“他吹陶笛時,世界都安靜了。”
▲圖源:“糊糊和小岱“ 抖音賬號
這種靜默的聆聽
恰是社會最該給予
孤獨癥群體的尊重
不帶著獵奇或憐憫
只是看見他們本來的樣子
一起來看看
深圳市龍華區潤澤學校
學生的作品
欣賞獨屬于他們的那片星空
小濤是一個非常細致的孩子,繪畫時總會把畫面畫得非常工整有序。在他塑造的草原上,大象噴水嬉戲,奶牛在草地上悠閑吃草,斑馬在河邊奔跑。畫面生動活潑,每一筆都透露出他對自然的純真感知和無限想象。
小天是個繪本迷,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跳跳蛙的故事。他筆下的青蛙們活靈活現,有的笑瞇瞇,有的瞪眼吃驚,有的悠閑坐荷葉,有的正忙著吃害蟲。他的畫作讓荷塘變成了青蛙的狂歡派對,每只青蛙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快樂無比。
在小興的世界里,他能把所見的一切都像幻燈片一樣,用畫筆描繪出來,極具個人特色。從地鐵到汽車再到學校門口,他憑借超常的透視能力,像相機一樣將場景再現。平日里小興不善言辭,但他的畫中透露出的情緒飽滿而真摯。
當陶笛聲再次響起
愿我們聽見的不僅是旋律
更是千萬個“小岱”們
等待被理解的生命密碼
素材來源:中國新聞社 中國疾控中心 央視新聞
深圳衛健委 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
龍華教育 龍華區潤澤學校
編輯:朱曉芳 黃鈺璇
審核:王 珺 劉亞偉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