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余件兒童羽絨服里
沒有真羽絨?
近日,相關話題沖上熱搜
假羽絨制品
在線上、線下市場肆意泛濫
在部分直播間里
商家把所謂的羽絨被吹得天花亂墜
不僅保暖效果出類拔萃
各種檢測報告齊全,價格也低廉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直播間套路:
樣品是“好絨”但發貨是“絲”
“2888元不要,888元也不要!”“95%的絨子,像葡萄串一樣,很蓬松”“98鵝吊絨,一等品”……
直播間內,那些促銷價僅需幾百元的羽絨被,在主播們激情四溢的叫賣聲中,被賦予了諸多誘人特性。為證明所言真實可靠,主播們還拿出檢測報告和相關材料進行強調。
一名主播介紹:“絨的檢測專用章、紅章我全部都有。咱家的吊牌、水洗標,都是齊全的。”
然而,當記者按照網絡平臺上的地址,來到江蘇南通市,見到了這些直播間的工作人員后,被這些網絡電商工作人員告知,直播間的樣品是真的、“沒一個差的”,但消費者最終收到的羽絨被與直播間所展示的壓根不是同一種,存在嚴重的“貨不對板”情況。
直播間工作人員表示:“直播間展示的是好絨,然后真正發的是那種,它是差的。你要聽實話就是絲,跟絨沒關系,就沒有絨。”
羽絨被里沒羽絨
吊牌全造假
直播間工作人員爆料,這些羽絨被雖附帶形形色色的吊牌與標簽,但上面諸如“一等品”“90%白鵝絨”“蓬松度1000+”“信譽保證標志”“臻選 5A 等級羽絨”等宣傳語,純粹是欺騙消費者的虛假標識。
這些標識又是怎么來的呢?直播間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標隨便做的,做標的人就在屋里,我讓他做啥標就做啥標。”甚至檢驗檢測報告、羽絨充氣標,也是電商們成批采購來的,一套成本僅1元、2元,“牌牌1元錢、2塊錢”。
但是檢測卻用的真絨。直播間工作人員指出:“基本上客戶是摸不出來,一般他不懂的,看不出來。”
那么,這些偽劣產品究竟是誰生產的,幕后制造假貨的,又會是誰呢?
南通市一家名為盟庭家居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公司生產的所謂“羽絨被”,實則是采用非羽絨材料填充的被子。“我們跟你說直白一點,這就叫假羽絨被,我們現在有充絲的,它也當羽絨賣,就賣假貨。”
工作人員透露,羽絨被品質優劣與否,關鍵評判指標在于絨子含量與蓬松度。 依據國家標準(GB/T 17685-2016)之規定,當產品標稱的“絨子含量”大于或等于 50%時,方可被定義為“羽絨”。而且行業標準(QB/T 1193 - 2023)明確指出,唯有以同一規格的羽絨作為唯一填充物的被類產品,才有資格被稱為羽絨被。
然而,這里的工作人員為營造出羽絨被的使用體驗效果,竟采用“飛絲”來魚目混珠,冒充“羽絨”。所謂“飛絲”,是指在羽絨加工過程中,從羽毛上脫落下來的單根短絲。
由于其形態與羽絨有相似之處,當“飛絲”和“羽絨”被填充進被殼后,無論是從外觀審視,還是用手直接觸摸感受,消費者都極難分辨出二者的差異。而商家為降低成本、追逐更高利潤,便在生產過程中動起了歪腦筋,以“飛絲”冒充“羽絨”。同樣一款外觀的羽絨被,充“90絨”,成本需要800元,充“高絲”,成本只要400元。
大量假羽絨被進酒店、民宿
兒童羽絨服質量堪憂
媒體走訪南通的家紡市場發現,將“飛絲”添加到羽絨制品里,甚至用“飛絲”代替羽絨,已是“公開的秘密”。商家透露不達標的假羽絨被除了被消費者買回家中,也會流向酒店、民宿等場所。
在江西省九江市紅星羽絨電商創業園,這里聚集了百余家羽絨服裝配套企業。這里兒童羽絨服的價格非常便宜,質量更是令人擔憂。這些羽絨服裝企業不僅使用“飛絲”作為填充物,還有所謂的“吊包絨”“手感絨”。與合格的“絨子”相比,不達標的填充物顯然在保暖性能上大打折扣。
商家表示,他們這里用的檢測報告、吊牌、水洗標、羽絨充氣標等都是在輔料店買的“通版”,誰都可以用。
而在江西九江一家名為胖瓜童裝工廠店的兒童羽絨服裝企業,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既生產合格羽絨服,也生產不合格羽絨服,他們會把合格羽絨服的檢測報告用在不合格的產品上。
這類商家對自己的違規行為心知肚明,但為了牟取利益,他們就建議選擇“分倉”發貨來躲避監管。監管嚴的地方就發好貨,監管不嚴的地方就發“充絲”的。
一款填充物為“飛絲”的所謂“羽絨服”成本價不到40元,兩個月內銷售量高達6萬多件。從原料生產端以次充好,到線上線下銷售端知假售假,這些假冒偽劣的羽絨制品,就這樣被公然銷售。相關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市場的監管力度,實現產業全鏈條的監管,對這類利欲熏心、肆意妄為的商家予以打擊整治。
來源:央視財經、央視網
新華社、中國教育報
編輯:黃鈺璇
審核:蔡金花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