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深圳師生通過多種形式深入學習、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表示,要傳承“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將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校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賦予高校師生更重的責任與使命。
深圳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清泉表示:“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之際,作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創新沃土上的特區高校,深圳大學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錨定國家戰略與‘雙一流’建設,優化學科布局、強化有組織科研,攻堅關鍵領域原創性突破,筑牢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堅守立德樹人根本,深化教學改革,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培養兼具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表示:“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將進一步錨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核心任務,以更強烈的擔當、更昂揚的斗志、更務實的作風,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原始創新攻關和前沿科研催生新質生產力。南方科技大學將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優化學科布局,強化校地協作與產學研融合,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爭取早日建成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深圳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陳秋明表示:“深圳技術大學將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學校事業發展‘十五五’規劃,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需求,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加強有組織科研,組織大團隊、建設大平臺、培育大項目,深化AI賦能教育教學,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加快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深技大力量!”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深圳教師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全會精神轉化為育人實效。
“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的建議,為國家與深圳的未來描繪了新藍圖,也為我們青少年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深圳實驗坪山學校黨支部副書記郭曉英曾獲評“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她表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就是將國家發展的“大規劃”細化為引領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小行動”。她將立足本職,以飽滿熱情和務實態度,用心用情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隊員。
“我要把全會精神化作日常的點滴行動,多帶學生進實驗室、多和企業對接真實需求,為立德樹人和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在深圳這座敢闖敢試的城市教書育人,深圳技術大學城市交通與物流學院副教授李柏城談到,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會技術,更要心懷家國。站在講臺上,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在為國家的未來“種種子”。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宋振東表示:“我將立足本職崗位,自覺把全會精神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深厚誠摯的人文情懷,在職業教育一線深耕細作。同時,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徑,致力于培養更多適應新發展格局、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為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才基礎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會擘畫了‘十五五’發展新藍圖,我們在科研道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干勁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2024級博士研究生楊榜是光通感創新團隊的骨干成員,團隊研發的光互聯智能感知模組能夠為AI大模型通信數據架起“安全網”,眼下他們正馬不停蹄地進行第三代樣機迭代。他表示,要將科研方向與國家“十五五”規劃緊密結合,為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通過學習全會精神,我深刻認識到本次會議對于國家發展藍圖與實踐路徑的戰略擘畫具有重大意義。”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國際法學院2025級碩士生葛俊炎表示,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責任擔當,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站在技術與經濟的交叉點,不僅要打磨好手中的技術利刃,成為一名優秀的‘AI工程師’,更要深刻理解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努力成為一名懂經濟的‘AI架構師’、懂技術的經濟分析師。”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2025級人工智能專業碩士研究生甘嘉怡坦言,渴望未來能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核心技術的攻關中,為構建更具韌性、更富活力的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讓前沿技術真正服務于高質量發展。
“我深刻認識到,‘十四五’期間的成就不僅體現在技術突破上,更在于新質生產力為各行各業注入活力的生動實踐。”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學生林銘荃倍感振奮,“展望‘十五五’,我將立足自身專業方向,聚焦芯片集成領域,認真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努力將課堂所學的光電探測、圖像傳感等知識應用于智慧醫療、智能駕駛、激光雷達等新興場景,以‘光’為媒介,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綜合自:以上各校、深圳特區報、中國教育報等
編輯:黃鈺璇
審核:蔡金花 杜金龍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本文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將在規定時間內給予刪除處理。